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五章塔吉克斯坦(1 / 2)





  第五章

  塔吉克斯坦

  从地势分布来看,塔吉克斯坦颇得群山青睐,是名副其实的“高山之国”。天山山系延续至它的北部,吉萨尔一阿尔泰山系从它中部地区蜿蜒穿过,帕米尔高原在它的东南部树立起一座冰雪屏障,费尔干纳盆地、瓦赫什谷地、吉萨尔谷地等谷地静静守候在它的西部。塔吉克斯坦地小而物博,且位于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交叉口,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创造出民族风情浓郁的独特文明。

  高山之国

  塔吉克斯坦位于中亚东南部,与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和中国接壤。在中亚五国中,国土面积最为袖珍的塔吉克斯坦却有着最高挑的“个头”——它的辖区内大多是山地且海拔多半超过了3000米,被誉为“高山之国”。

  19世纪绘画上的佐尔库尔湖和当地的塔吉克人

  ◎丰富的资源与能源

  塔吉克斯坦国土面积虽然不大,却蕴藏着丰富的能源和资源。诸多山脉为塔吉克斯坦带来了种类繁多的动植物资源,尤其是植物,有5000多种不同类别。

  塔吉克斯坦的水力资源储量长期居于世界前十位。高山融雪是其河流的主要源头,境内名河众多,锡尔河、阿姆河、泽拉夫尚河、瓦赫什河及其支流水脉纵横交错,组成塔吉克斯坦丰富的水力资源。帕米尔高原上分布有许多湖泊,风景秀丽的喀拉湖是其中最大也最著名的一个。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河流还是湖泊,都受大陆性气候影响,蒸发量大于补给量,大多数含盐度较高。

  塔吉克斯坦国旗

  河流和湖泊经行的地方,往往形成肥沃的河谷和三角洲地带,构成发展农牧业的优越条件。塔吉克斯坦的种植业极为发达,主要经济作物细纤维棉花驰名中亚。在塔吉克斯坦约14万平方千米的国土中,有近五分之一的土地下蕴藏着油气资源,已探明的煤炭资源总量近50亿吨。此外,塔吉克斯坦是世界上矿藏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矿产多为各类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等。农业衍生出了农业机械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等产业,资源、能源的开发衍生出采矿业、冶金业、化工业等产业,这些产业是塔吉克斯坦主要的经济支柱。

  ◎美丽的国旗与国徽

  塔吉克斯坦共和国的国旗和国徽颜色明丽,图案丰富,充满了草原游牧民族自由、热情、坚毅的特有风格。

  国旗为三色旗,三种颜色将长方形的旗面分成三等分。从上到下,依次是红色、白色和绿色。其中,红色和绿色是纯色色条。白色部分的中间位置有一顶金色皇冠,七颗金色五角星半环绕在皇冠周围,象征着“国家独立和主权”。此外,红色色条代表着胜利,白色色条代表着宗教信仰,绿色色条代表着希望。整个图案一目了然,于简洁中彰显了国家的雍容与威严。

  塔吉克的少年儿童

  比起国旗,国徽的图案繁复了许多。圆形国徽上,国旗颜色的绶带各扎起一束棉桃和麦穗,雪白棉桃和金黄麦穗一左一右,承接住太阳散发出的金色光芒。太阳之上,和国旗近似的皇冠七星图浮现在光芒前面,凸显出国家主权和完整的重要性。太阳之下,三座山峰巍然耸立,隐喻着“高山之国”的称号。国徽最下部放置着一本摊开的书册,向外打开的书页和顶端向内弯曲的麦芒、棉桃遥相呼应,整体画面十分和谐。在绿、白、红、金、灰、褐等多种颜色的有序搭配下,小小国徽散发出浓厚的艺术魅力,被评为世界上最漂亮的国徽之一。

  因其境内多山且海拔高,塔吉克斯坦是一个备受登山者欢迎的目的地。

  ◎历史变革

  公元9世纪,波斯贵族萨曼的后裔纳斯尔·阿马德创立了萨曼王朝,以布哈拉为首都。它的版图曾扩大到伊朗东部、乌兹别克斯坦等地,盛极一时,后来灭于喀喇汗王朝之手。

  公元10世纪,塔吉克被纳入伽色尼王国和花剌子模帝国的统治范围。到了13世纪,蒙古鞑靼人的铁蹄踏入塔吉克。16世纪,布哈拉汗国又将此地收归麾下。在中国汉朝、唐朝及清朝时期,塔吉克多处领土曾被纳入中国版图。中国史书上记载的“最凡国五十”、“汉之号令班西域矣”,其中即包括了塔吉克。

  1864年10月,在沙俄的威迫下,当时软弱腐败的清政府与其签订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将塔吉克大部分领土及如今中国的部分疆域拱手相让。之后,通过武力,沙俄把塔吉克纳入殖民范围。

  1924年,塔吉克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宣布成立,隶属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29年,塔吉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并加入苏联。20世纪90年代,苏联国内政体动荡,内乱丛生,隶属苏联的中亚国家纷纷宣布独立。1990年8月,塔吉克斯坦通过了共和国主权宣言,并于次年8月底更名为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共和国成立后,为纪念“1991年9月9日”这个宣布独立的特殊日子,塔吉克斯坦政府将每年的9月9日定为独立日。

  民俗禁忌

  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拥有86个民族,以塔吉克族人为主。塔吉克人生性活泼纯朴,去塔吉克斯坦旅行时,处处可感受到塔吉克人的好客和热情。不过,和这个民族交往过程中,要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尤其要格外注意诸多禁忌,避免在友谊中留下阴影。

  塔吉克家庭庆祝开斋节

  ◎以白为尊的习俗

  塔吉克人对白色情有独钟。在塔吉克斯坦街头,可以发现无论是建筑还是人们的穿着,都以白色、绿色为主,显得十分清新自然。塔吉克族人对白色的喜爱,体现在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白色衣物、白色食物、白色房屋、白色车子……

  在塔吉克人中,流传着一个古老的神话传说。据说,很久很久以前,面粉不是从麦子里磨出来的,而是像下雨一样从天而降。人们不用耕种和劳作,就可以享受到香甜的面食。可是,因为得来太容易,很多人开始浪费粮食,惹怒了上天。于是,上天用冰冷的白雪代替了面粉,只给人们留下一粒麦种,还不时降下天灾限制人们的收成。通过辛勤耕种,人们体会到面粉得来不易,从此开始加倍珍惜。至今,塔吉克人中仍保留着“撒面粉”的习俗。重大节日到来之前,家家户户都会在墙上撒上面粉,他们认为面粉象征着富足幸福的生活。到塔吉克人家中做客,主人会在客人双肩撒上面粉,表示欢迎和祝福。播种时,他们通常将面粉撒在老人肩头、耕牛头上,预示一年风调雨顺,取得好收成。除白色面粉外,塔吉克人对乳汁也同样珍视,泼洒、践踏乳汁被认为是大不敬的行为,会受到族人的谴责和唾弃。

  传统的塔吉克斯坦婚礼

  举行婚礼时,塔吉克人往往会在新郎、新娘的眼部点上白色圆点,新婚礼品和宾客肩上也会被主人撒上面粉,代表纯洁、诚挚的祝愿。在古代,如果村庄的树上有白色鸟类栖息,整个村庄的人都会载歌载舞,视为上天降下的吉祥。

  ◎生活禁忌

  在塔吉克斯坦,女子的头发披散被认为是极其失礼的行为,会导致灾难和死亡的降临。举办丧事的时候,去世者的女性亲属都要把头发弄乱,表示自己悲痛欲绝。除此之外,她们平时都会把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很难见到散乱于外的发丝。

  食物、粮食和牲畜被塔吉克斯坦人格外看重,踩踏食盐、面粉和食物,惊扰牲畜等行为都被视为禁忌。吃饭时,只有在主人离开且餐具都收拾完毕后,客人才能起身走动。直到如今,塔吉克斯坦人仍大都保留着戴帽子的习惯,只有在讨论重大问题时,才会脱下帽子说话。

  塔吉克人十分重视孝道,父母在世时严禁分家,如果有人未尽到赡养义务,将会受到社会的严厉谴责。

  丰盛的美味

  塔吉克斯坦的传统饮食和大多草原游牧民族相似,以奶制品、肉食和面食为主。奶制品多为奶疙瘩、酸奶、奶皮子,主食多为馕饼、烤包子、抓饭,肉食以牛羊肉为主。清朝时期和沙俄统治时期,一些清朝回族人和俄国人移民到塔吉克斯坦并定居下来,带去了中国清真菜肴和俄国大列巴等特色饮食。久而久之,这些“外来美食”被塔吉克斯坦人广为接受,融入传统饮食当中。传统饮食和塔吉克斯坦盛产的果品一起,构成塔吉克斯坦独特、丰盛的美味。

  ◎传统饮食:肉、奶、面的黄金搭配

  诸多美食当中,烤包子是一道很有特色的风味小吃。这里的包子和中国汉族常见的包子不同。它的面皮由未发酵的面擀制而成,将调制好的馅料放在面皮上,四角掀起盖上,呈方形。馅料的调制很有讲究,羊肉丁、洋葱末和孜然粉必不可少,油为羊油,而且需是羊尾巴上的油脂,这样包子才会出现正宗的鲜香味。包子包好后,用烤馕饼的办法,将其贴在馕坑上,十几分钟后,香喷喷的烤包子就做好了。烤好的包子外酥里香,香气四溢,让人馋涎欲滴。而大街小巷的烤包子小摊,更是塔吉克斯坦各个城市的街头一景。

  一位塔吉克男子在制作美食

  塔吉克斯坦人常吃的蔬菜大都和牛羊肉搭配得宜,比如洋葱、青椒、西红柿、土豆、豆苗等等。塔吉克斯坦人比较青睐中国的清真菜和京系菜肴,中国传统名菜奶油扒白菜也成为他们餐桌上必备的美食之一。奶油扒白菜貌不惊人,看起来好似几棵白菜躺在清水中,做起来却大费周章。白菜要取嫩嫩的菜心,剖开在沸水中焯煮,熟后浸入冷水,再捞出切成条状,放入清汤锅加调料炖煮,临出锅时,用牛奶和淀粉调成奶糊淋入,再浇上鸡油,即奶香浓郁、清口入味的奶油扒白菜。

  主食之外,塔吉克斯坦人素有喝茶的习惯。茶品已经由最初的茶砖,转为如今的红茶和绿茶茶叶。不过,在很多塔吉克斯坦人家中,茶砖仍是主要的饮茶原料。

  ◎水果盛宴:鲜果和干果的美味碰撞

  作为以农业为主产业的高山之国,塔吉克斯坦所产水果汁甜肉厚,口感丰美,尤其是哈密瓜、葡萄和西瓜,更是同类水果中的珍品。

  塔吉克斯坦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所产哈密瓜比中国新疆的哈密瓜更为肥厚,汁液清甜如蜜,色泽金黄,是该国最常见的水果。葡萄个大色重,口感细腻,除生食外,塔吉克斯坦人往往用来酿制葡萄酒、晒制葡萄干,成为一年四季常吃常有的美味食品。

  此外,塔吉克斯坦的水果制品远近闻名。美味的水果晒干制成干果,如杏干、葡萄干、哈密瓜干等,成为百姓日常饮茶的美味佐食。还可制成果酱、冷冻水果、罐头等,出口到周边国家,创造经济效益。

  农贸市场上卖干果的塔吉克男子

  深邃的喀拉湖

  “乃纯水之本色,无论它是流水,还是冰晶。”美国作家梭罗的这句关于湖水的描述,可以较全面地概述出喀拉湖的风貌。喀拉湖意为黑水湖,这倒不是说湖水是黑色的,而是源自湖水的纯粹、深邃和清澈。

  倒映着蓝天白云的喀拉湖

  ◎镶嵌在冰山脚下的海蓝宝石

  在塔吉克语中,“帕米尔”意为世界屋脊,流传着“世界的肚脐在帕米尔”的谚语。帕米尔高原山脉纵横,雪峰众多,是古代中国和地中海各国交通往来的陆上通道。一部分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奇书《山海经》中提到的不周山就是如今的帕米尔高原。而高原之上的喀拉湖,向来被誉为“镶嵌在冰山脚下的海蓝宝石”。

  作为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最大的湖泊,方圆近400平方千米的喀拉湖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它静卧在帕米尔高原的怀抱中,遥望清澈蓝天与皑皑雪峰,景色秀丽壮观。当地牧人曾形象地把喀拉湖比作雪峰梳妆的镜子。风止浪息之际,喀拉湖湖面平整如镜,清晰地倒映出周边景物,有皑皑雪峰,有蓝天白云,也有草原上的毡包、畜群,勾画出一望无际、秀丽无俦的湖中洞天。湖畔草香阵阵,时有牧歌声隐约传来,让游览者几乎疑心已身临仙境,不似在人间。

  ◎神奇莫测的变色湖

  早在3世纪,中国史书中就有了对喀拉湖的记载。晋代高僧法显曾把喀拉湖称为毒龙池,说湖中有毒龙出没。唐朝玄奘取经时路过喀拉湖,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称它为“大龙池”,描述湖中有巨大的蛟龙活动。据现代学者考证,古人所谓的毒龙、蛟龙,有可能是一种体形巨大的水蛇,但在古人看来,喀拉湖内有“毒龙”,还能一天内变幻多种颜色,非常神秘莫测。

  草原上的朝霞和晚霞总是分外绚烂,每到太阳起落之际,喀拉湖湖水会随着天际色彩的流动显现出不同颜色,如同倾泻了的调色盘,流光溢彩,变幻多端。雷雨天时,天空乌云密布,湖水瞬间乌黑如墨水波翻涌,和天空遥相呼应,更增威势。每到风清月朗的宁静夜晚,湖面水波粼粼,映着皎白的雪山,整个湖面似乎都焕发出圣洁的光泽。

  喀拉湖擅于变色的特性,为它的美丽增添了神秘色彩。其实,它之所以有这样的特性,和其复杂的地质条件息息相关。帕米尔高原是两大山脉交接处的山结,地质条件复杂,天象神秘多变,这些都为喀拉湖的时常变色构筑了有利条件。

  ◎大非川之战

  历史上,喀拉湖曾一度归于中国版图之内。7世纪末期,中国唐朝和吐蕃国之间爆发了规模浩大的大非川之战。这场战役以唐朝军队战败约和告终。假若喀拉湖有知,它一定不会忘记,掩盖了草原牧歌的金戈杀伐、战马嘶鸣。这一战后,喀拉湖不再属于中国。

  几十年来,唐朝、吐蕃将丝绸之路上的要塞吐谷浑作为争夺目标。吐蕃大相禄东赞采取迂回、怀柔的战术。早在大非川之战开始之前,禄东赞已率先攻占白兰切,切断了吐谷浑的退路。同时,禄东赞对唐朝维持恭谨的姿态,朝贡不断,还派遣使者为吐蕃王芒松芒赞请求和亲。659年,吐蕃出兵攻打吐谷浑时败于唐将苏定方之手。670年,禄东赞又一次大举进攻吐谷浑。

  这一次,唐朝派出名将薛仁贵率领10万大军,打着帮助吐谷浑复国的旗号,以志在必得之势开赴西域。由于主将薛仁贵和将领郭待封的战略冲突,唐军在大非川的大坝河草原遭到吐蕃的毁灭性打击。迫不得已之下,薛仁贵与吐蕃将领论钦陵约和,“吐谷浑故地皆入于吐蕃”。

  塔吉克斯坦喀拉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