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四章艺术俯瞰(1 / 2)





  第四章

  艺术俯瞰

  诗人喜欢将情感倾注于笔端,导演喜欢将思想呈现给镜头,戏剧大师通常在舞台上展示才华。他们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塑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几百年来深受大众喜爱。若能重新翻看纳斯列丁·霍加的幽默故事、纳默克·凯马尔的战争剧、李凡纳利的“荣誉谋杀”与“孤狼”锡兰的另类电影,观者的心底必然会再度掀起波澜。

  神秘的古典文学

  和许多国家一样,土耳其最早的文学作品均出自于行吟诗人口口相传的神话和史诗,充满了神秘色彩。在13世纪之前,土耳其的古典文学主要是突厥语文学,13世纪之后,古典文学渐渐分为宫廷文学和民间文学两大部分。

  ◎突厥语文学

  突厥语文学是土耳其古典文学的代表,分为口头文学和书面文学两部分,前者主要是行吟诗人传诵的神话和史诗,著名代表作是由12个故事组成的《科尔库特之书》,大约成书于15世纪中期。

  《科尔库特之书》主要描写了英雄科尔库特参加中亚远征,最后到达伊朗和安纳托利亚的经历。书中有大量关于突厥人信仰伊斯兰教前的神话传说、风俗、信仰的描写,对研究突厥民俗史和语言史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书面文学的代表作有11世纪突厥语文学家哈穆特·喀什喀尔勒编写的《突厥语大辞典》和诗人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写的劝诫性叙事诗《福乐智慧》。这两部作品被誉为突厥语文学最早的辞书和古典文学作品,开创了伊斯兰突厥语文学的新时期。

  宫廷诗人富祖里长诗《莱伊丽和马季农》插画

  ◎宫廷文学

  奥斯曼帝国于13世纪崛起以后,土耳其的古典文学由突厥语文学发展为宫廷文学和民间文学。

  宫廷文学主要以诗歌为主,大多为赞颂爱情、春天、美酒之作及宣扬神秘主义世界观,辞藻华丽典雅,韵律悠扬欢快,著名诗人有鲁米、苏尔坦·韦莱德和阿舍克·帕夏。尤其是阿舍克·帕夏所作的《异乡苦修者的故事》,该书共十章,每章都以各种自然现象作比喻,告诫人们扬善抑恶,既神秘又富有哲理。

  16世纪是宫廷文学的黄金时代,代表人物是文采斐然的宫廷诗人巴基和富祖里。巴基的诗歌格调高雅,被誉为“诗圣”。他的名作《卡努尼挽歌》,表达了诗人对密友卡努尼苏丹逝世的悲痛心情。富祖里是一位嫉恶如仇的人,经常以作品抨击当时社会的黑暗,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他在长诗《莱伊丽和马季农》中,讲述一对青年男女恋爱的悲剧,以此控诉封建道德的罪恶。

  17世纪中叶,土耳其出现了一些优秀散文作家,如埃弗利亚·切莱比、帕切维、考琪·贝依。埃弗利亚·切莱比曾跟随奥斯曼军队走过很多地方,当漫长的军旅生涯结束以后,他将自己五十多年的旅行经历写成一部巨著《旅游札记》。该书内容包括作者本人亲历的异域风光及各种民族风情,语言生动,情节有趣,读来令人趣味盎然,对研究17世纪奥斯曼帝国的历史和民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民间文学

  与宫廷文学并行发展的是继承突厥口头文学传统的民间文学,作者多是行吟诗人或托钵僧。诗歌内容既有对神秘主义思想的宣扬和对爱情的歌颂,也有反对暴政的。

  民间文学主要的代表人物有纳斯列丁·霍加、尤努斯·埃姆莱、皮尔·苏尔坦·阿布达尔、卡拉贾奥兰等等,其中最著名的是口头文学家纳斯列丁·霍加,他的代表作《纳斯列丁笑话》在世界各地长期广泛流传,书中的笑话和逸闻诙谐有趣,充分展现了土耳其人民的聪明才智及幽默乐观的性格,并嘲讽了统治者的愚蠢和伪善。

  霍加本人因为作品的广泛影响力,成为亚洲和部分欧洲国家民间文学中的“世界性形象”。为了纪念他的成就,阿克谢希尔城每年都要举行一次纳斯列丁·霍加联欢节。

  霍加

  霍加是一个非常风趣的人。某天深夜,他睡不着起来在街上游荡,一个守夜人觉得奇怪,便问:“您在做什么?”霍加回答说:“梦逃跑了,我正在追寻它。”守夜人又问道:“人人都说您聪明,您能告诉我,当新的月亮出来后,旧的月亮做什么用呢?”霍加回答说:“旧的月亮被切成碎片,放到天上做星星啦!”

  新文学运动三杰

  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奥斯曼帝国开始进入“坦齐玛特”时期,即“革新时期”。该时期的土耳其文学逐步摆脱波斯文化和阿拉伯文化的影响,作品形式变得多种多样,出现了话剧、小说、杂文、政论等新体裁,同时又有大批新思潮文学作者创作出一系列带有新气象的文学作品——他们的引领者就是新文学运动三杰:易卜拉欣·锡纳西、齐瓦·帕麦、纳默克·凯马尔。

  ◎从传统戏剧到现代戏剧

  土耳其最早的戏剧是产生于史前的木偶戏、歌舞、伎艺,通常只带有简单的故事情节。迁入小亚细亚半岛后,戏剧作品吸收和融合了拜占庭、波斯、阿拉伯文化,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4种传统戏剧形式,即说唱、对战、木偶和皮影、场戏。

  说唱类似中国的单口相声,由一人演出,以说学逗唱来引人发笑;对戏通常在重大庆典中演出,题材大多表现奥斯曼军队同基督教国家、波斯等国的战争;木偶和皮影由中国传入,渐渐成为土耳其最古老的剧种,两个主要人物通常在台上表现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趣闻;场戏从皮影演变而来,由真人代替皮影,主要人物也是两名,另有若干配角,通常在露天演出。

  1839~1908年是土耳其的“坦齐玛特”时期,在此期间,奥斯曼帝国提倡面向欧洲,并对政治、经济进行了多方面改革。可喜的是,在文学艺术领域里也出现了与古典奥斯曼时期作品迥然不同的新文学。尤其是从欧洲传入的西方戏剧,在土耳其带动了一批现代戏剧,欧洲式剧院也在土耳其开始出现,比如居吕·阿普高剧院、格迪克帕麦剧院。

  在这段时期里,作为新文学运动三杰,易卜拉欣·锡纳西、齐瓦·帕麦和纳默克·凯马尔不仅翻译出大量的欧洲诗歌和小说,还向土耳其人介绍优秀的西方戏剧,创作出大量本土剧本。

  ◎多才多艺的纳默克·凯马尔

  1859年,锡纳西发表了剧本《诗人的婚姻》,揭开了土耳其现代戏剧的帷幕。这是一部风俗喜剧,内容体现了土耳其的婚礼习俗和妇女地位的低下,引起人们的反思,呼吁妇女要为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而奋斗。

  纳默克·凯马尔是个多才多艺的人,通晓阿拉伯语、波斯语和法语,有诗歌、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戏剧、散文,甚至还有通讯报道。他的诗作大都充满革新思想和斗争激情,崇尚自由、反对专制,被人们誉为“自由的诗人”。当时的统治者对他恨之入骨,多次将其监禁和流放,因此凯马尔的许多优秀作品都在艰难环境中写成。他的文学成就以小说最为突出,长篇小说《警觉》和《杰兹米》等都是影响较大的作品,他的农村题材小说还被誉为“现代土耳其农村生活的百科全书”。

  1873年,凯马尔发表了四幕剧《祖国还是水手长的哨子》,主要情节是土耳其人民在1854年同俄国作战中,保卫锡利斯特拉城堡的片段。整个剧本的细节打造得很有代入感,表演时极富感染力。首次上演结束后,激动不已的观众们聚集在一起,举行反对苏丹暴政的示威活动。后来,凯马尔又创作出《可怜的孩子》《阿基夫先生》等优秀的剧本。

  绘画描述了1854年第九次俄土战争中,土耳其军队在奋力保卫锡利斯特拉城堡的场面。

  在新文学运动三杰的带动下,土耳其涌现出一大批剧作家。不管是从形式,还是从主题、格调等方面来看,他们的各类文学作品均呈现出欧洲戏剧的明显风格。

  纳齐姆·希克梅特

  现代诗歌的奠基者

  “不,亲爱的,这绝不是空谈/我像一粒子弹穿过十年监狱的岁月/在这个过程中,或许是老了一点吧/但依旧是那颗心,依旧是那颗头颅”——时隔半个多世纪,再读希克梅特的诗句,仍然感觉他的那颗子弹似能穿透岁月,射中所有人的心灵。

  ◎诗歌先行者

  希克梅特全名纳齐姆·希克梅特·冉,1902年出生在萨洛尼卡的一个贵族官僚家庭,后来全家迁居土耳其故都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14岁时,他为海员们写下一首诗歌,得到当时海军部长的赞扬,并获邀进入海军学校。

  1921年,伊斯坦布尔处于外国军队占领之下,希克梅特与许多爱国诗人前往安卡拉参加民族解放斗争,写下不少反响巨大的诗歌。土耳其国父凯末尔特意召见了他们,说:“现在一些青年走上写内容空洞的所谓现代诗的歧途,我建议你们写目的明确的诗歌。”

  当年,希克梅特前往苏联。在苏联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等人的影响下,开始转向自由诗体的创作。土耳其共和国刚刚成立,文学创作渐渐复苏,涌现出一批思维活跃并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家,写下大量诗歌作品的希克梅特成为该群体的先行者。

  回国以后,这位诗人因创办一份左派杂志而被捕,后又逃至苏联。等到土耳其全国大赦,他再次回到祖国,但在其后的十年里一直处于监控或牢狱之中。艰难的岁月里,诗人仍然坚持出版了9本诗集。1938~1950年间,希克梅特继续在土耳其和苏联两国之间辗转。1951年,他因定居莫斯科被土耳其政府以“叛国罪”开除国籍。1959年,诗人加入了波兰国籍,4年后于莫斯科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