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分卷(159)(2 / 2)


  师巫洛不为所动。

  苍白冰冷的手残酷下压。

  御兽宗最后一人连同所有漂浮在海面的尸体与重伤垂死者,一起炸成茫茫一片血雾。早就坠魔了的天道虚虚一握,丝丝缕缕的血气陡然收束,聚拢,如长鲸吸川一样,没进银龙内丹。

  咚、咚、咚!

  三声心跳如鼓鸣。

  银龙龙首黑洞洞的眼窝中陡然燃起两团暗红的火焰。

  龙鸣震天。

  起。

  师巫洛低喝。

  下一刻,巨大的光柱,被巨龙驼载,拔地而起。光柱拔地的瞬间,方圆千里之内,海水、山石、妖鬼,全被震开!全被排向四面八方!女薎、阿河西海妖族只觉得耳边一震,下一刻就同时喷出一口鲜血,被震千里。

  整个西海亿万兆的海水受到牵引,跟随着一起上升,又重重砸落。

  如巨灵击鼓。

  以海为杵,以地为鼓。

  一鼓砸落,海河纵横,多峰少原的西洲洲陆,顿时开始龟裂,破碎。

  无数座雪山,轰然倒塌,雪崩像蛇像龙,怒吼着奔过大地,轻而易举地将缀于狭窄河谷的乡镇吞没。无数条雄奇的山脉,撞击在一起。山与山之间,峰脉与峰脉之间,蜿蜒点缀的万家灯火,瞬间消失不见。无数条岩浆从几千万丈深的地底,咆哮喷出,在深黑色的厚土上,肆意流淌。

  短短一息之间,数万、数十万、数百万的生灵,被碾做齑粉,被填进裂缝深渊。

  师巫洛的衣衫,顿时跟仇薄灯一样,变成了几乎要滴出血的红色。

  几乎是在同一时间,仇薄灯伸出手。

  宽大的广袖被吹到肘间,露出消瘦的手臂,冷白的肌肤被天火照上血色。飞扬若霞的袍袖中,指尖如有星辰反射。那些从四方而来的火点,被他引动,拖着长长的光尾,向下贯落,汇聚到原先天楔在的地方。

  一旦与岩浆、白雪、血水混杂,流光散去绚烂的色泽,变成一捧捧尘土。

  这是他。

  是他死去的骨,滴过的血,破碎的肉。

  是非功过,在漫长的时光中,早就成了一抔腐壤污泥。

  可是,过去万载里,却有一个终化形骸的天道,像个傻子一样,独自走遍千山万壑,踏过黑水白河。去登千仞孤峰,采朝华初生的第一滴明露;去下万丈深潭,寻百般洗练过的寒玉就这样茝兰薜荔,精金美玉,天道把自己的胸腹剖开,把心脏上凝结出的所有好的美的,汇聚在一起。

  然后用所有这些至珍至宝,小心翼翼,拼凑起一个新的他。

  哪怕代价是自己坠进地狱。

  最后一道流火落下,最后一抔碎骨堆成支柱。

  天楔彻底拔起。

  强劲的气流吹得仇薄灯和师巫洛的衣袂翻飞。

  他们披着一样的血衣,有着一样的呼吸。他们一个曾埋骨天地,一个曾倾尽天地他们早就是对方的骨中骨,血中血,肉中肉。

  再无谁如他们这般,悲欢与共,死生相同。

  闷雷滚动,聚山崩之震。乌云奔腾,合疾驰之势。西洲天楔彻底起出后,银龙背载天楔,彻底显出万里长的庞然身躯,将整个西洲所有山脉河流之气,负在身上她将奋力伸展身躯,西洲褶皱的大地将随她一起伸展,西北的天穹将被填满,未明的天门将被点燃。

  岩浆横流,雪浪迤逦。

  在这山河即将破碎,洲陆即将重铸的浩大剧变中,巨大美丽的银龙轻轻回首。

  神君,阿绒长大啦!银龙声音清脆,眼含泪水,阿绒、阿绒来载您与十二洲啦!

  第168章 日月同辉

  银龙清越的声音回荡在天地之间, 怀宁君低目垂眼。

  ......好久不见。

  白袍卷动。

  怀宁君的声音被汹汹黑气淹没。

  粘稠厚重的黑气从遥远的古海涌出,大潮一般平推过苍穹。天上地上, 立刻同时出现了两片海。地海水色灌荡,阴火汤汤。天海翳晦无光,重压厚乾。刹时之间,天与地仿佛颠倒了过来。

  上下分界骤然模糊。

  所有蓄势已久的荒使妖魔,在天楔彻底起初的同一时刻,驾瘴驭雾,呼啸扑出。阴风飚涌, 厉寒冥默,无数骷髅死魂尖声高啸,如狂如喜,从空缺不足的西北海角, 生生挤进人间,数目之多, 不可以亿万计。

  一时之间,仿佛覆如盖伞的天穹被撞开一扇门。原本只能徘徊在外,借风随障而入的幽冥鬼怪, 肆无忌惮地穿过天门, 直返阳间。

  也确实是打开了一扇天门!

  若整个周髀定天能够一丝不扣地执行, 那么天楔天柱中钧三者构成的, 天穹本该完美地笼罩大地,不使其大荒来的黑瘴有余隙进入十二洲。然而, 如今的事实却是, 十二洲洲屿隅隈多有, 破碎曲折。原本该严丝合缝天与地,出现了让瘴雾能够通过的破碎空隙, 以至于十二洲黑雾乘风,厚土瘴迷。

  究其根源,当属西洲。

  更准确地说,是西洲西北角的天楔。

  空桑百氏的历师纪官在三千年前,就曾简明扼要地指出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1]作为太古之后,人间天文气象、地理堪舆与物候历术的中心,空桑纪官曾组织过一场兴师动众的立圭测影,扬帆测风的运动,名为勘天。

  不管勘天运动,其本意是否时当时势如中天的百氏,为了达成牧天下的野心,所进行的一场谋划深远的十二洲军事地理勘测行动。至少在那时,负责立圭测影,扬帆测风的历师纪官们,耗时一百七十一年,完成了他们的使命:

  他们测出了天门。

  ................................................

  天门居西北,天楔起而天门现。

  北葛子晋大踏步跨过灌满铁水银浆的沟壑,洁白的袍袖在赤火中,被照得通红。

  天池山的积雪已经彻底融化了。

  数以千计的白练飞瀑,砸进山脚八十一座高炉的水排。

  水排绕山而建,高达三十丈,堪称古往今来独一份。排前立木,竖置初月偃木,以秋千悬索。[2]水自上落,击木排扇,以此鼓风。此刻,千百飞瀑同时落下,大大小小的立轮水排偃木牵引复回,几无间隙,仿佛木与水联合构成的琴键,翻飞不休。隆隆水声与呼呼风声是它演奏出的乐章。在狂吼咆哮的慷慨旋律中,赤色的火焰从半开的高炉炉口冲向天空。

  雪水融化形成的飞瀑,在完成击排鼓风的使命后,流进天工府事先挖好的沟壑中,顺山势湍流,经过急速炼铸的高炉周围,保持整个万人同铸的大阵阴阳相协。使得挥汗如雨的天工们不至于在天火中化为焦炭。

  流转一周,沸水汇聚自天池山脚的四处深潭。

  天工府专锻武体的伙夫,赤膊束腰,站在深潭边缘,发了声呐喊,奋力摇动巨大的水车,将雪水抽向高空。水逆流向上,在酷寒的冷气中迅速降温,直到越过崖口,再次下将,再次成为鼓风的天地伟力。

  整个循环过程中,水系的运转同时冲击山体中的转轮,带动山顶神君原先居住过的阁楼缓缓转动。

  神君所居之处,房屋堂顶呈半球状,浑圆如盖,拱梁铆合之处,极尽精妙巧思。堂顶共分两层,在上者,施用缥碧,在下者,施用赤金。赤金的一层,上面装饰有璀璨明珠,缥碧的一层,则隐有弧线刻纹。整座建筑,共记九室十二堂,立柱造井,井藏齿轮。

  堂边有台,台下有池。

  过去十二年里,神君行踪飘忽不定,很少在一个地方停留超过一个月。直到今年秋后抵达梅城,似乎是喜爱天池山的景色,神君就此驻足,不再周游,并命山海阁为他寻找精巧工匠,修缮天池附近的房屋楼阁。

  神君的这些举动,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就连提防戒备的御兽宗与大荒都不是很上心毕竟神君在还是太乙小师祖的时候,就出了名的好华服美屋,好奇具巧技。他身份未现时,世人将之视为纨绔之举,而等到晦明夜分,红衣下云中后,他的这点小癖好,顿时摇身一变,成了人所共逐的风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