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分卷(160)(1 / 2)





  御兽宗同大荒该后悔他们的疏忽。

  因为,整座明堂高阁,就是一件指星引象的天器:

  盖天图仪。

  堂顶瓦屋面分虚实两层,缥碧色的一层为实,对应的是周髀定天中的青画图,用色通透,固定不动,立柱修长,给人以高远之感,是天穹的形象化。而赤金色的一层为虚,对应的是周髀定天中的黄画图,上面的璀璨明珠对应的是日月星辰。一旦明堂外的绮井中的机括齿轮,被启动,这一层堂顶就会开始缓缓转动,黄画图与青画图重叠,日月星辰的周转立刻尽览无余。

  这是神君留给山海阁天工府,铸造星表之锚的指引。

  精妙之至,超乎想象。

  也正如北葛子晋说的那般,这件盖天图仪,太过精妙,太过复杂。要想使用它,演示追踪日月的运行,就必须要有对天象历法,对日月之轨极其熟悉的人来操控。尽管神君考虑到这一点,提前留下了不少注疏索引,但对于此次随同府主阁主前来西洲的天工府山海阁历师而言,还是太过艰深了。

  一群钻研典籍多年的老历师在明堂中争论许久,谁也难以服众,直到老天工带领一身病气的白衣青年走进明堂。

  只一个简短的介绍,就令围绕中枢台的一众须发皆白的历师们沉默地让出了主导位。

  北葛氏,子晋。

  相比左月生,老天工,这些须发皆白的老历师们更能明白这五个字的分量。如果说,百氏纪官是空桑垄断历法万载后的天文权威,那么这一位出身北葛家族,名为子晋的年轻人,就是百氏纪官的权威之一。

  他师从古卓,而古卓,是百氏三大历学家之一。

  古卓生前就曾说过:继我衣钵者,其唯子晋。

  后又赞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有徒如此,不负此生也。

  尽管年岁尚轻的北葛子晋是否已经胜于蓝,还多有争议,但毋庸置疑,他在天文历法的造诣上远超天工府与山海阁的众人。

  太虞氏代代相传的那件测天至宝太史法象盘悬浮在半空,投射出人间的立体版图,北葛子晋就在隆隆水声中,参照法象盘,不断调控灵台中枢。

  天门,又称阴阳之门。

  北葛子晋语速极快。

  生属阳,死属阴,人间属阳,大荒属阴。天门开则阴阳通。天门一共会有两扇,一扇为阳门,由人间开向幽冥,一扇为阴门,由幽冥开向人间。《七衡通录》中认为,若有一日,混沌分,幽冥建,则阳门旦开,阴门夜开,使诸神鬼往来。

  略一顿,他补充解释:

  这是神君当初与神、妖、人共同的看法。

  他们认为,鬼由神、妖、人身死转来,那么就不能否定它们本身也是鸿宇的一部分。由此广推,混沌也为宇宙的一部分。因此,神君与众友认为一旦周髀定天彻底成功,鸿宇之间,阴阳要相生平衡,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天门。而这两扇天门的主掌权,将与以往完全不同不再是大荒肆无忌惮地侵入人间,而是人间反过来主导天门的开合。大荒幽冥,将成为人间的一部分,恰若昼夜相生。

  自此,生死循环,神有所归,魄有所依。

  北葛子晋握住对应星纪的卧轴,用力下压。

  用来操控整座盖天图仪的中枢灵台讲求精准,以精金青铜铸造,随着超高频率的运转,齿轮与齿轮,转轴与转轴,火花迸溅,热气蒸腾。北葛子晋压下卧轴,及星纪被他调到一百六十二分处,手掌与卧轴相接的地方,已经几乎烫成一体。

  随着他松手,去调控另一处机括,掌心登时就被撕扯下一大块血淋淋的皮肉。

  一位天工府的老历师面无表情上前,要将自己的灵气传给他。

  一开始,还能由北葛子晋下令,让其他历师一起操控中枢灵台。但随着天池山脚下的铸造进程不断推进,盖天图仪的运转速度越来越快,齿轮转动间,无数艰深的算术同时发生,除却北葛子晋一人,再无人能够完成这么庞大的计算。其余人只能退居二线,灌输灵力,维持明堂的运转。

  北葛子晋摇摇头,简略解释:筋脉尽废,不必了。

  他边说边绕中枢灵台而行,继续调控机轮,指挥天工府将熔金铁水布到正确的位置。

  果决。精准。

  隐约可以窥见,当年空桑年少,白衣天骄的残影。既然这么说,那天门不该在周髀定天彻底完成后才会出现吗?一位历师沉声问道。

  周髀天成,阴阳均衡,二门诞生。这原本才是大道演化的天理。但是阴阳未能均衡......北葛子晋一咬牙,几可见骨的右手猛一用力,咔嚓一声,将对应沧洲的通绞轮推到神君指定的位置。

  提问的历师猛然醒悟:西北天不足。

  北葛子晋踉跄起身,甩掉手上的血,再次迈步,险些摔倒在地。

  老天工动作迅速,给他拍下半瓶丹药。

  太古末年立西北天楔时,位置太过向里,以至于原本该浑圆如盖的天穹,在西北处出现了一块空缺,《素问》有言曰: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西北方阴气过重,而大荒又属阴,以至于提前形成了一处闭而不开的天门。

  西北有天门,天楔起而天门现。

  这是北葛子晋的老师,当年参加勘天运动后,做出的判断。

  神君有所预见,于是在北上不周之前,留下了璇玑玉衡。

  璇玑玉衡?老天工皱了皱眉,觉得这个名词有些熟悉,略一沉吟,猛然记起,

  月母手中的那柄银杖?

  在烛南浩劫的时候,月母手中持着的,就是璇玑玉衡!

  其实它真正的用途,是正天之器。北葛子晋说,西方天门,属阴。为了与之相平衡,神君便另外造了一座与它相对应的天门东方天门。月母镇凶犁土丘,镇的就是一扇天门。日月之所以会在东北相汇,是因为那里就是天门之地......鵷鸟以止日月,璇玑玉衡以正天穹。事实上,《七衡通录》如果能够实现,那么十日与十二月,最后是要归为一体的!

  什么?

  其余历师失声。

  十日与十二月周而旋转的历史,已经太久了。

  久到大家都习惯了,甚至都忘了,原本十日与十二月,也只是天神、地妖与人杰们,一手锤造出来的。

  不论是金乌载日,还是玄兔抱月,原本就只是暂行之策,就像空桑的牧天索。在周髀定天完成后,都是要被废除的。北葛子晋声音仿佛穿过太古,日出东方,日落西方。月出东方,月落西方。东方天门,为日月所出之门,西方天门,为日月所落之门。

  只有同为历官,同习天文,才能感受到神君到底都为人间做了什么。

  神君真正留给十二洲的,不是他的过往如何强大,他的剑术如何高超,而是他纵横天地的布局走笔。

  甚至,连自己的死,也在成就这盘棋局。

  如果......

  如果空桑百氏没有成为天外天的走狗,始终维持日轨月辙不相错乱,使得□□有序,万物将在有序中蓬勃生长;如果三十六岛没有被逼离开十二洲,仙门与妖族联手庇护苍生,那人间将会有万千洲城。

  万千洲城之精气,上升于天,成万千繁星。

  等到繁星多得数不清的那一天,日与月就不再需要分而周巡,就不再需要天索牵引,人间就能够以人间星辰引动天上日月,使十日合一,十二月合一,就能够重定天楔,打开天门,使得日月穿越大荒。

  从此,瘴去风来。

  四野天清。

  神君没有输给才智,也没有输给实力。

  他输给了野心。

  三十六岛与十二洲断绝往来,空桑百氏野心勃勃放牧四方,巫族被困南疆,太乙护棺走东洲......一切正如那八百二十六万字的《七衡通录》,戛然而止了。

  今天,他们要做的,就是重启。

  重启这一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