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四章文明之光(2 / 2)


  “外交智子”费萨尔

  1975年3月25日,正在王宫接见科威特石油大臣的费萨尔国王,怎么也没想到,迎面而来的三枪让这位阿拉伯世界的标志性人物当即身亡。消息传出后,举世震惊,整个阿拉伯地区为其致哀。

  费萨尔,全名费萨尔·本·阿卜杜勒·阿齐兹,1906年出生于利雅得,是国父伊本·沙特的第四个孩子,自小聪明勤学,见识广博,对于各种沙漠作战和政治策略熟识于心。1926年任内志的外交负责人时,他才20岁,成为沙特王国中最年轻的政府高级官员。

  1971年,费萨尔国王跟美国总统尼克松夫妇在一起。他是新兴石油国家的象征,并通过石油重塑了中东和整个世界的经济关系,1974年成为世界风云人物。

  1964年3月,他那个热衷挥霍、治国无方的兄长迫于国内外压力不得不宣布退位后,费萨尔在许多亲王和大臣们的支持下,成为沙特阿拉伯的第三任国王。为了尽快扭转国家贫困的局面,从1962年费萨尔主持内阁起,他就开始推行一系列的改革,他宣布取消奴隶制,建立社会保险制度,保证每个沙特男子都有工作;大兴全民教育,并首创女子教育;进行公共建设,并引进现代通讯手段,设立电视台;坚持司法独立,规定宗教领袖(乌里玛)为伊斯兰法律的官方唯一解释人,任何人都不得干涉。

  政治方面,费萨尔大刀阔斧地改组和健全了政府机构,相继成立了石油与矿产资源部、新闻部、司法部等20个政府部门,保证了一个现代化行政体制的正常运转。

  金碧辉煌的费萨尔清真寺。费萨尔清真寺位于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是当时的沙特国王费萨尔捐资送给巴基斯坦人民的礼物。

  经济方面,在他的大力推动下,1970年~1975年沙特第一个五年发展计划执行顺利,投资总额为159亿美元,农业、油气业、制造业和建筑业等都获得了大量投资,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率达到了13.5%。为了掌握国内石油生产的主动权,费萨尔从1950年起,通过谈判和一些外交手段,采取增加其税收、减少特惠权、缩小直接控制区、扩大政府股份占比等一系列方法,对在沙特王国进行生产的外国公司进行管理,增加政府的话语权,打破垄断。

  在他成为国王后,沙特阿拉伯政府对外奉行中立不结盟政策,主张加强阿拉伯国家的团结,共同对敌。1956年10月,埃及与英、法和以色列之间的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尽管沙特王国同埃及之间长期存在矛盾,但费萨尔还是顶住了美国的强大压力,对英、法进行石油禁运,向埃及提供无偿援助。费萨尔所奉行的对外政策为他在阿拉伯世界赢得了巨大声望。

  1960年9月,沙特阿拉伯联合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委内瑞拉政府,在巴格达发起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打破了石油价格由跨国公司垄断的局面,增强了产油国在全球石油市场上的话语权。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由于欧美一些国家支持以色列,恼怒的费萨尔在科威特城召开的阿拉伯产油国会议宣布,马上停止向美国运送原油,并从10月开始,在9月的基础上对其他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逐月减产5%。高昂的石油成为阿拉伯抵抗西方国家的利器。

  “改革者”阿卜杜拉

  2006年1月,沙特国王阿卜杜拉首访中国,开启了中沙两国建交以来的友好互动之旅。这位在位10年的已故国王,因其果断大胆、关注民生,被国内外盛赞为“改革者”。

  1924年,前国王伊本·沙特的儿子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阿齐兹出生于利雅得,母亲是沙特中部内志省主要游牧部族沙马尔族的后裔。像这个家族的其他兄弟一样,青年时期,阿卜杜拉就接受了系统的宗教和军事教育。他喜好读书、赛马和沙漠旅行,非常推崇阿拉伯民族文化,亲自创建了阿拉伯马术队和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吉纳达里亚”文化艺术节。

  1964年,阿卜杜拉担任沙特国民卫队司令;1975年第三任沙特国王费萨尔遇刺身亡后,阿卜杜拉被任命为第二副首相;1982年其同父异母兄弟法赫德继承王位,阿卜杜拉被宣布立为王储,同时兼第一副首相和国民卫队司令。

  2005年8月1日,法赫德国王因病逝世,阿卜杜拉继承王位,成为沙特阿拉伯王国的最高领导人,执掌了王室和国家的最高权力。面对即位后国内不容乐观的经济形势,多年来一直代表法赫德国王主持王室和政府事务,颇为干练的阿卜杜拉采取了一系列大胆的改革措施,如设立最高经济委员会统筹管理社会经济、制定政策鼓励外来投资、对一些企业实行私有化、限制王室铺张浪费等。为了国家政局稳定,他还经常微服私访,体察民意,努力创造就业机会,降低失业率。

  少年时代的阿卜杜拉

  在整个中东地区,阿卜杜拉在政治外交方面也展现了他卓越的才能。2002年,他提出和平解决阿以冲突的倡议,成为当年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的决议性倡议;2005年底,为阻止伊拉克内战,他在吉达等地同伊拉克一些主要派别的领导人会见磋商;叙利亚与黎巴嫩关系紧张时,他与埃及总统一起在进行调停的同时,还与西方相关国家进行磋商;2014年,加沙冲突,导致200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在其重要盟友美国不予支持的情况下,阿卜杜拉公开表态,谴责以色列在加沙地带所犯“战争罪行”,国际社会缄默“不可原谅”。

  2014年,阿卜杜拉与前美国国务卿克里交谈。

  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输出国元首,阿卜杜拉的每一个重要决定都可能影响全球原油市场。然而,他采取的政策却是“保护生产者(国)与消费者(国)的共同利益,维护世界石油市场的稳定,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在稳定世界原油市场、抑制国际油价高涨方面,沙特让人心生敬佩。

  此外,阿卜杜拉还慷慨援助遭受灾难的国家、地区或个人,印度洋海啸、中国汶川地震、巴基斯坦地震、摩洛哥地震和伊朗地震,他都曾向受灾国家提供过帮助。其中2008年中国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沙特阿拉伯是所有提供帮助的国家中资助数额最大的。

  2015年1月24日,德高望重、威严亲民、享年90岁的阿卜杜拉因肺炎辞世。人们按照伊斯兰的传统,对其遗体进行冲洗后穿上了长袍,并在利雅得为其举行了葬礼,中东的多国政要出席葬礼。因为他的去世,一些阿拉伯国家甚至决定设立国家哀悼日。

  “中东股神”阿勒瓦利德

  在沙特现有5000多个王子里,最富有的要数阿勒瓦利德·本·塔拉勒·阿勒,这位在美国接受现代教育后回国的王子,以其奢侈的生活、经商的天才及慈善捐款常常成为各大媒体的头条。

  阿勒瓦利德·本·塔拉勒·阿勒,1955年含着“金钥匙”出生于沙特首都利雅得,父亲是国父伊本·沙特的第21子,母亲是现代黎巴嫩第一位总理之女,他本人则是现任沙特阿拉伯国王法赫德的侄子。

  ◎起家之路

  1979年,22岁的阿勒瓦利德拿着美国加州门洛学院商业管理科学学士和锡拉丘兹大学社会科学硕士两个学位回国,在父亲1.5万美元的资助下展开了他一系列的商业冒险之旅。

  利用自己的关系和资本,他最初入行是贸易代理和承包生意,第二次石油危机使得沙特国库充盈,大搞基本建设,嗅到商机的阿勒瓦利德果断出手,在首都利雅得买入大量地产。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担心战火蔓延的沙特人纷纷抛售土地,阿勒瓦利德趁机低价收购,这些土地在战后为他带来了高达400%的收益率,一举成为财富榜上的常客。

  “我要是想做什么,就会干得惊天动地,要么干脆不做。”成名后的王子如是说。

  然而,真正把他送进世界级亿万富豪行列的,则是银行业。

  1986年,他控股连年亏损的沙特阿拉伯联合银行,三年后,这家银行成为沙特赢利最好的商业银行;1990年,他购入当时正处危机中的美国最大的商业银行花旗银行的股票,并随后增持,14.9%的占比吸引了国际投资者的目光,他们闻风而入,稳住并迅速拉升了花旗的股价。8亿美元投入,带回100亿美元的股权,阿勒瓦利德一战成名,成为高傲的西方商界精英中眼中的“救世主”。

  2006年,对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有信心的阿勒瓦利德联合其他数家投资公司共同出资买入中国银行20亿美元的股份,而归他旗下的四季饭店在北京、上海、台北、香港等地都建了分店。

  ◎王子的财富

  被誉为“中东股神”的阿勒瓦利德花了1.3亿美元建造了自己的沙漠王宫,拥有317个房间、8部电梯和180个佣人。宫殿顶层是一条飞机跑道,以方便停放他的波音737、波音767及一架直升机。他在法国的避暑度假地内还停着那艘长达87.78米的“王国号”豪华私人游艇。

  他曾毫不犹豫掷出1200万美元,只为给前妻买一条祖母绿钻石项链;15岁的女儿喜欢唐那凯伦时装,他就慷慨买入该品牌2000万美元的股份送出;2008年,他为庆贺自己的又一座豪华饭店落成,出动专机从各国接来近80名知名歌手,演唱会后又赠每位一辆宝马汽车作为礼物。

  在奢华生活的另一面,阿勒瓦利德的身影还经常出现在人道主义组织的活动、各国的受灾援助名单、支建贫穷国家或地区的教育设施中,甚至还周济不富裕的王子,帮助妇女提高社会地位等。

  2015年7月,他对外宣布,在未来的几年内将捐献出自己的全部家当320亿美元,成立以他名字命名的慈善基金会,用于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消除贫困、赈济灾民、建立孤儿院、和学校及为贫穷不发达地方的人们提供必备的生活设施等。

  这位自2005年起便连续11年高居中东首富之位的沙特王子,注定会拥有一个不寻常的人生。

  阿勒瓦利德订购的空客a380内部一角。

  属于阿勒瓦利德的、每年开销达到600万美元的私人游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