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章尼罗河畔的历史(2 / 2)


  随着罗马的统治,埃及的宗教和社会发生了巨大的裂变。公元1世纪中期,基督教开始在埃及传播,并威胁到埃及传统宗教,引发了对基督徒的迫害,并在公元303年戴克里先的大清洗中达到了顶峰。但是基督教获得了最终胜利,埃及传统宗教开始没落,象形文字逐渐失传,神庙也被遗弃于沙漠之中。

  公元359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埃及归属为东罗马帝国,继续在罗马皇帝的阴影之下延续它的文明。

  波斯国王冈比西斯二世与埃及法老普萨美提克三世的会面。冈比西斯二世在贝鲁西亚击败普萨美提克三世,法老被俘,埃及进入阿契美尼德时期。

  阿拉伯诸王朝统治时期

  在尼罗河畔延续了数千年的埃及文明,从波斯帝国,到马其顿,再到罗马,在不同的统治者手中坚强地传承着自己的民族精神。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曾经的王权也被削弱,虽然埃及本土文化丢失了很多,但也融汇了更多文明的精髓,逐渐呈现出不同的文化形态。此后的近千年中,阿拉伯统治者在埃及的统治,又让这片古老的土地经历了诸多变革。

  ◎土伦王朝,伊赫什德王朝

  公元639年,阿拉伯将领阿穆尔·伊本·阿斯征服了埃及。当时的阿拉伯帝国是除了中国大唐帝国、拜占庭帝国之外的最强大国家,它的创始者穆罕默德去世之后,由其好友艾布·伯克尔继承了权位,被称为“哈里发”,意思是“先知的代理人”。哈里发组织军队向拜占庭统治下的叙利亚进军,攻占了大马士革,在幼发拉底河畔击溃了波斯军队,灭完波斯萨珊王朝,并侵占了耶路撒冷。之后,阿拉伯军队进入埃及,并在公元642年占领开罗,用100多年的时间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邮票上的穆斯林领袖哈里发像

  成为阿拉伯所统治下的一个行省之后,埃及在之后的两个半世纪里都被阿拉伯诸王朝直接统治,从公元9世纪中叶到公元16世纪初期的600余年中,虽然先后出现了5个王朝。

  土伦王朝(868~905)、伊赫什德王朝(935~969)是由突厥人创立的埃及王朝,其版图包括叙利亚等地。土伦王朝的创始人艾哈迈德·伊本·土伦的父亲原本是哈里发的奴隶,后来被擢升为卫队长。土伦自幼精于骑射,公元868年被委任为埃及总督。乘着阿拉伯王朝趋于分裂的时机,他组建了一支7.1万人的军队,自称埃米尔,并且要求各地聚礼的时候必须提念他的名字,这原本是哈里发权威的象征,此举证明土伦已经掌握了埃及的主权。

  ◎法蒂玛王朝、阿尤布王朝、马木留克王朝

  在土伦去世之后,公元905年至公元935年期间阿拉伯王朝又恢复了对埃及的直接统治,但是埃及的大权操控在驻守当地的突厥族将领手中,伊赫什德王朝乘机崛起,统治埃及30多年。

  在经历了两个王朝匆匆的统治之后,法蒂玛王朝、阿尤布王朝(1171~1250)和马木留克王朝(1250~1517)又分别登上了埃及的舞台。法蒂玛王朝崛起于突尼斯,公元969年征服埃及后于公元972年迁都开罗,国势强盛,疆域东起叙利亚、巴勒斯坦、汉志和也门,西至马格里布,爱资哈尔清真寺就是在此时建成。

  阿尤布王朝的创始人萨拉丁曾经率领军队,挫败英、德、法三国发起的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成为阿拉伯人爱戴的民族英雄。王朝将大批的土地分给贵族和将领,作为他们任职、作战的报酬,因此也受到了贵族的拥护。

  在阿尤布王朝后期,苏丹从中亚等地购买大批马木留克(意为被占有的人)充当卫队,致使马木留克势力增大,并最后夺取政权。马木留克王朝初期的苏丹积极制止蒙古人西侵和消灭十字军残余势力,因此受到了大家的拥护。王朝也实行了军事分封制,确立了封地的继承权,这些制度的改革确保公元13世纪后期到公元14世纪初埃及经济的增长,让埃及的东西方贸易变得活跃起来。

  开罗萨拉丁城堡萨拉丁城堡位于开罗城东郊的穆盖塔姆山上,是公元11世纪萨拉丁为抗击十字军东侵而建造的。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及阿里王朝

  朝代和权力的更迭中,受到最大伤害的是普通的百姓。数百年来,马木留克是埃及社会停滞不前、动荡不安的祸根。埃及人民在马木留克带来的动乱下渴望着统一、安宁和独立。正在这个时候,穆罕默德·阿里出现了,这个阿尔巴尼亚裔人曾经是奥斯曼帝国驻扎在埃及部队的将领,他改变了整个埃及的命运。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时期(1517~1805)

  经历了几个王朝的更替之后,从1517年开始的大约300年间,埃及不管是以什么形式被统治,都属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行省。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苏丹赛利姆一世在掌握埃及之后,并没有对它进行大范围的改革,但是埃及的许多资源依旧流入了帝国的国库,让它再也不能根据自己的利益处理外部事物。幸运的是,由于帝国的强大,埃及免于遭受战火,在这一阶段获得了短暂的休息和发展,到1789年时人口增长到450万。

  进入动乱的18世纪之后,埃及的经济反而变得比较繁荣,有一些城市获得了缓慢的进步,也有一些城市开始长期衰落,亚历山大城就是在这一阶段衰败成了一个小渔村。同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也遭遇到了自己内部的许多问题,从1517年确立统治到1798年法国人来到埃及之间的281年间,帝国一共任命了110位埃及总督,他们的统治都处于动荡不安中,又加上马木留克势力的不断复苏,让整个国家又重新陷入困境。

  穆罕默德·阿里像穆罕默德·阿里并不是埃及人,却是埃及历史上有名的领导人,为埃及的繁荣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穆罕默德·阿里王朝(1805~1882)

  1805年,奥斯曼帝国驻扎在埃及部队的将领穆罕默德·阿里带领部队,借助埃及人民的支持,登上了埃及总督的宝座。在19世纪到20世纪,阿里所创立的王朝被认为是埃及和苏丹的统治者。由于法国拿破仑军队的入侵,阿里迫使奥斯曼帝国苏丹马哈茂德二世承认了他对埃及的实际统治权。虽然当时的埃及依旧处于内忧外患之中,英国虎视眈眈盯着它,土耳其对阿里的崛起更是无法容忍,盘踞在上埃及的马木留克也一样威胁着阿里,但穆罕默德·阿里却向往以埃及为中心建立一个强大的帝国。

  1807年,英国军队攻入亚历山大,直逼开罗。穆罕默德·阿里率军北上,驱逐了英军。1811年,阿里又在开罗将马木留克的大小头领一网打尽,将没收的土地赠予了贵族、租给了农民。他还废除了包税制,统一赋税,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虽然阿里在埃及享有了实际的统治权,但是埃及依旧在名义上是奥斯曼帝国的一个行省。为了保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和世袭权力,穆罕默德·阿里对奥斯曼帝国发动战争,征服了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但是在1840年东方危机之后,碍于奥斯曼帝国盟友带来的压力,阿里只得返回埃及。

  当时有许多的英国、法国投资者来到埃及,为了保护英国及法国银行家在埃及的权利,1882年,英国从本土遣送2万名士兵,又从印度调遣7000人入侵埃及,轻松击败了埃及军队,让埃及陷入了英国的控制。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埃及成为英国的保护国。

  19世纪开罗街景

  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内部装饰

  埃及现代史

  现代埃及的命运虽然延续了它波折不断的传统,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埃及人民逐渐掌握了事态动向,成为自己国家的主人。这个过程虽然充满艰辛,但现代埃及国家的独立却是值得他们为之奋斗的。

  ◎英国保护国

  1882年,英国出军协助埃及苏丹特费克镇压艾哈迈德·阿拉比的叛乱,英军的目标很简单,希望可以恢复埃及总督的权威,保护英国商人的利益,然后撤出。当时的英国首相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曾经明确地表明这一意图,但当英军到来之后,却又陷入了两难局面:一旦他们退出,埃及的政治形势将再次陷入僵局,一个民族主义者政府可能会再次成立,拒绝债务,事态将与从前一样。在此后的70年时间里,英国持续占领埃及。

  英国前首相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画像

  从被侵占到1914年沦为英国的保护国,埃及人民一直都在坚决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发动了多次争取独立的斗争。1919年3月,埃及独立运动首领柴鲁尔组成了“华夫脱党”,向英国驻埃及高级专员要求赴伦敦与英国政府谈判独立问题,并要求参加巴黎和会,但是他的要求却被英国政府拒绝。此后,华夫脱党一直极力推动独立运动,终于迫使英国在1922年2月28日承认埃及独立,并宣布结束“保护国”地位。但是英国依旧保留了对埃及国防、外交、少数民族问题的处置权。直到1936年,英国与埃及签订《英埃同盟条约》,除苏伊士运河地区、亚历山大港之外,英军撤出埃及。

  苏伊士运河上的英国船

  ◎埃及共和国

  1952年以穆罕默德·纳吉布·贝伊和麦尔·阿卜杜勒·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政变,史称“七月革命”。这一组织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爱国青年军官组成的秘密组织,它代表着埃及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在埃及人民反对英帝国主义和法鲁克王朝腐败统治的人民运动中,自由军官组织发动起义,包围王宫,迫使法鲁克国王在7月26日签署退位声明,并离开埃及。虽然法鲁克的儿子继位为福阿德二世,但政权已经转移到自由军官组织之手。这一局面发展到1953年6月18日,埃及帝制终于被废除,“埃及共和国”成立。

  随着埃及国力的不断增强,他们在争取主权的道路上走得越来越稳健。1956年9月19日,通过革命上台的纳赛尔总统宣布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的管辖权,对英、法造成了沉重的打击。苏伊士运河作为英法对外贸易的主要通道,英法占据了主要股份,而埃及只占有5%的股份。埃及人民一直将英法控制运河运营权看作是民族的耻辱,运营权的回收让他们扬眉吐气。

  1958年2月,埃及与叙利亚合并,成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1961年9月,叙利亚因发生政变脱离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在之后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埃及失去了西奈半岛,总统纳赛尔也于1970年去世,由沙达特继任。

  1971年9月,埃及改国名为“阿拉伯埃及共和国”,这象征着埃及正式走入了独立自主的现代国家之列。虽然在此后埃及政坛依旧处于风云变幻之中,但向往和平与安宁的埃及人民却在追求民主与进步的道路上一路前进,将这个文明古国的光辉永世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