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三章最美风情(1 / 2)





  第三章

  最美风情

  天开之功与人造之美并不冲突,反而会从不同角度折射出某个国家或地区的最美风情。除了连绵无垠的绿色草原,这片土地上的两大湖泊更得长生天的青睐,库苏古尔湖与俄罗斯的贝加尔湖情同手足,喜欢跟着季节隐藏自己的秘密,乌布苏湖不但拥有迷人水景,还是一片野生动物的天堂。甘丹寺、额尔德尼昭寺、成吉思汗广场、阙特勤碑等一些铭刻历史的建筑和古迹,则是人类留下的珍贵印记。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相得益彰,成为每个国家引以为傲的旅游资源。

  最大的寺庙甘丹寺

  甘丹寺位于乌兰巴托西北部,是蒙古现存唯一的藏传佛教寺院,也是蒙古最大的一座寺庙。它于1838年由蒙古最高转世活佛第四世哲布尊丹巴主持修建,乌兰巴托市的前身库伦就是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为城镇。因其独特的宗教魅力与一脉相承的寺院文化,甘丹寺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当地流传着一句话:“没有去甘丹寺,就等于没来过蒙古。”

  ◎历经磨难

  乌兰巴托的甘丹寺与中国西藏的甘丹寺名字相同,“甘丹”是藏语音译,意为“兜率天”,即未来佛弥勒所教化的世界,因此也可以理解成“极乐世界的圣殿”。

  甘丹寺内世界上最大的铜铸章冉泽大佛

  中国清朝时期,蒙古盛行藏传佛教。当时,蒙古男人成年后只有两条路可选:要么上战场,要么进寺庙。为了保命,很多人选择进寺庙陪伴青灯古佛。到了19世纪前后,库伦先后建起了100多座寺庙和僧院,僧侣人数约有5万之众。20世纪20年代后期,蒙古政府颁布了《关于教会和国家分离的法令》,禁止宗教信徒对寺院布施,宗教职业者须服从国家法令。当时,蒙古的藏传佛教还很发达,全国有800多座寺院与2300多个小庙,喇嘛约有9万名,几乎占去了蒙古男性的一半。

  20世纪40年代后期,蒙古采取严厉管制措施,废除佛教的各种制度和权利。许多寺院被封、被撤,喇嘛被迫还俗,藏传佛教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一时间几至绝迹,只有少数几座建筑在“清洗”运动中幸存下来,甘丹寺便是其中一座。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蒙古对宗教管理政策有所改善,蒙古人方才得以再次公开信奉佛教。

  如今,佛教在蒙古国重又蓬勃发展起来。佛教僧侣平时可以阅读《科学与宗教》杂志,寺院的院长可以出席国际蒙古学家代表会议,神学院的毕业生也可以到日本、印度、尼泊尔及其他国家实习与深造。

  甘丹寺佛塔上的细节,佛塔是古老的佛教建筑物。

  ◎寺庙藏珍

  甘丹寺是现今蒙古广大佛教徒的活动中心,也是面向外国游客的“展览僧院”。它目前共有5座僧院与150多名常驻喇嘛,每年都会定期举行不同规模的祈祷仪式。

  甘丹寺里最引人瞩目的是那座世界上最大的铜铸大佛,气势雄伟富丽堂皇,端立于一座宏伟的白色大殿里。这座雄伟壮观的铜像建造于1996年,是蒙古的国宝之一。不过它并非原装,原装在1937年被苏俄政府运至彼得格勒,传说被熔化后用于制造子弹。如今的大佛来自日本和尼泊尔的捐赠,重达20吨,全身镀金,镶嵌有2286颗宝石和金叶。佛像内部保存着27吨草药、334卷佛经、200万件祷文,甚至还有一顶带家具的蒙古包。

  甘丹寺收藏了很多有关蒙古民族文化财富的珍宝,如佛教教会首领、卓越的雕刻家扎那巴咱尔用银和铜铸造的全身人像,以及大量用铜浇铸的镀金全身人像;在黑纸上用金字撰写的《甘珠尔》108卷;1956年世界佛教徒纪念释迦牟尼诞辰2500周年时铸造的释迦牟尼佛像;用罗凯施法尔檀香料雕塑的印度、蒙古、波兰、尼泊尔的诸佛雕像……此外,甘丹寺的图书室还拥有5万多册图书及手抄本,其中不乏罕见的珍本。

  甘丹寺是蒙古现存唯一的藏传佛教寺院,始建于1838年。

  著名的古寺庙额尔德尼昭

  额尔德尼昭寺又名光显寺,是蒙古国第一座藏传佛教僧院,位于乌兰巴托的西部,距离市区大约400千米。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那时候,蒙古高原上活跃着一支部族——土谢图汗部,该部族的首领阿巴岱汗在1586年筹建了这座巍峨的寺庙。

  ◎荣耀与伤痛的见证者

  蒙古帝国崩溃以后,旧日都城哈拉和林遭到了遗弃。14世纪后期,这里又被一心复仇的明朝士兵尽数破坏,哈拉和林彻底沦为一片废墟。到了16世纪,阿巴岱汗皈依藏传佛教,决定兴建一座寺庙。在他的积极筹办下,工匠们从哈勒哈林遗址运回一批旧石料,于附近建起了额尔德尼昭寺。

  在其后的发展中,额尔德尼昭寺的规模一直在不断扩大,渐渐发展成一组庞大的建筑群落。到了鼎盛时期,这组建筑群落坐拥62座寺庙和300顶蒙古包,有1000多名僧侣在此长驻。

  清朝中期,康熙、雍正与乾隆三代帝王与准噶尔部族进行过多次交战,其中一次发生在1732年。当时,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策零率领三万大军进攻,清军将领率领两万人迎战。8月,双方交战数日后,准噶尔军败逃,清军一路追至杭爱山南麓,眼见额尔德尼昭寺横亘狭路之中,遂在此设下伏兵,击杀对方万余人。经此一战,准噶尔部元气大伤,不得不派出使臣与清议和。

  作为见证者,额尔德尼昭寺亲历了一场荣耀之战。然而,也许是因为延续了哈拉和林的悲痛,它在二百多年以后未能逃过另一场浩劫。1937年,该寺在苏俄发起的清洗运动中遭到严重损毁,仅仅保留下三间寺院,无数僧侣要么被杀,要么被送往西伯利亚的古拉格劳改营。这座辉煌的寺院从此一蹶不振,长时期处于封闭状态,直至1965年方才作为博物馆重新开放。

  ◎幸运的遗存

  额尔德尼昭寺是一座坐西朝东的正方形建筑,现存面积约为0.16平方千米。它的四周筑有高大的围墙,每面墙上建有25个城垛,每个城垛上建有一座小白塔,围墙四角的地面上分别建有一大一小两座白塔,再加上其他白塔,整座寺院里共有大小108座白色佛塔。

  寺院里留存着那3座逃过浩劫的寺庙,即西寺、释迦牟尼寺和东寺,分别供奉着童年、青少年和成年时期的佛祖。在僧院内外一些不起眼的角落里还保存着四座石龟,蒙古人认为石龟既是长寿的象征,也是一方土地的守护神。

  不知为什么,在那场浩劫中,一批数量惊人的雕像、查玛面具和唐卡却侥幸保存下来,也许是得益于少数富有同情心的苏俄军官吧?这些物品一部分被埋藏在附近的群山里,另一部分则被当地人冒着极大风险偷偷藏进家里。由于保护得当,它们并没有受到多大损坏,现就陈列在已被辟为博物馆的额尔德尼昭寺里,主要是15~17世纪的一批绘画、装饰品、刺绣品以及大量的珍贵手稿、木版书籍、碑刻等文物。如果游客们有机会参观额尔德尼昭寺,最好多多留意一下那些陈列的古物。毕竟,与不幸的额尔德尼昭寺相比,它们已经足够幸运了。

  额尔德尼昭寺是蒙古最古老的现存佛教建筑结构之一。

  额尔德尼昭寺全景

  神圣的成吉思汗广场

  人们对于先辈的景仰之情历来有很多种表达方式,设立纪念性的建筑物应该是最常见的形式之一。迄今为止,已有不少国家建起很多著名的建筑物,专门用以纪念那些为本国做出过巨大贡献的英雄人物,比如法国的凯旋门、美国的林肯纪念堂、英国的纳尔逊纪念碑等。蒙古国也有一座神圣的建筑物,它就是宽阔宏伟的成吉思汗广场。

  ◎国家的象征

  作为蒙古国的首都,乌兰巴托是这个草原国家的中心,而成吉思汗广场是这座首都的中心。它现在被视为乌兰巴托的地标性建筑物,同时也是整个国家的象征。广场上矗立着庄严巍峨的国家宫,国家宫即国会大厦,全用黄白色的花岗岩建成,当地人又称作“灰宫”。这座宫殿是国家大呼拉尔、总统和总理的办公地,宫殿内部设有国家礼仪宫、会谈大厅、文件签字厅、礼仪大厅、国家大呼拉尔大厅等。

  广场的东面是国家古典艺术剧院、中央文化宫,西面有乌兰巴托市政府、中央邮局等建筑。每逢重大节庆活动,或是外国国家首脑人物前来到访,蒙古政府都会在成吉思汗广场上举行一场隆重的仪式。

  在平常日子里,成吉思汗广场通常都是市民们的休闲娱乐之地,经常可见小孩子们遥控玩具汽车,青少年们踏着滑轮呼啸而过。有时候,它也会被用来举行民间集会、摇滚音乐会等小型节庆活动。

  ◎纪念先烈与英雄

  从古代蒙古进入现代蒙古,乌兰巴托经历过千百年的岁月流转。相比之下,成吉思汗广场的历史虽然不甚久远,却从建成之日一直纪念着那些功勋彪炳的先烈与英雄。

  成吉思汗广场上矗立着两组神圣的纪念雕像,第一组是位于国家宫正面的成吉思汗大型坐像。2006年正逢成吉思汗加冕仪式800周年,人们为了纪念昔日那位伟大的古代帝王,特意建起了这组青铜坐像。成吉思汗端坐当中,西边是窝阔台,东边是忽必烈,另有两位蒙古勇士博尔术和木华黎分别守卫在侧。

  与成吉思汗大型坐像遥相呼应的是一座苏赫巴托尔骑马铜像。苏赫巴托尔是为了建立现代蒙古国而涌现出来的一位英雄人物,人们在乌兰巴托市里为他建起两座纪念像,位于广场中央的骑马铜像便是其中一座。这座铜像的基座刻有一行铭文:“注意!别让我们所争得的自由再落到外国侵略者和国内封建主手里。为了不失去这自由,必须深入革命,对敌人进行无情的斗争!”

  先烈与英雄从来不会被历史淡忘,当后世子孙为他们建起纪念雕像,这座广场同时也被冠以荣耀的名字。

  成吉思汗广场东望全景

  库苏古尔湖

  最美的蓝色珍珠

  上帝在创造世界的时候,不小心遗落了一颗珍珠。偏巧,它滚落在辽阔的蒙古草原上。想象一下,绿茸茸的巨大锦缎上缀有一颗湛蓝透明的珍珠,那该美得多么触动人心?不要以为这只是上帝的手误,库苏古尔湖已将你的想象化为现实。

  ◎与贝加尔湖情同手足

  对于草原或沙漠,丰盈的湖水永远是无可替代的一份珍贵礼物,库苏古尔湖为湖畔居民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财富。这面湖水靠近蒙古国和俄罗斯的边界,地处东萨彦岭南麓,水域面积2760平方千米,仅次于国内第一大湖乌布苏湖,有大小96条河流汇入湖中,湖水储量为3800亿立方米。按照世界排名来看,它是世界第14大淡水资源,保存了世界的1%~2%的淡水。同时,它还是蒙古国内最深的湖泊,深度达到了262米。

  远眺库苏古尔湖

  从地理方位来看,库苏古尔湖与全世界最深的淡水湖贝加尔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情同手足。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境内,处于库苏古尔湖东北方不到200千米的距离。当近百条河流流入库苏古尔湖之时,只有一条额吉河静静流出,如血脉般连通了附近的贝加尔湖。再从地质年龄来看,贝加尔湖大约存在了250~300万年,库苏古尔湖大约存在了230万年,二者以兄弟相称显然非常合适。

  ◎冬春之夜里的秘密

  自然之美向来比雕琢之美更胜一筹,即使是一面湖水也能让人感慨天开之功。库苏古尔湖水质清澈、明媚动人,在阳光照耀下呈现出宝石般的蓝色,因此获称“东方的蓝色珍珠”。若是俯瞰水中,湖底的彩石和嬉戏的鱼群清晰可见。随着四季的变化,库苏古尔湖的水色还会呈现出浓浓淡淡的蓝色与绿色。

  这颗“蓝色珍珠”有一个奇特的秘密:湖水一入冬天便会发生巨大变化,它在寒冬腊月的某个夜里顷刻封冻,一夜之间全然换了模样。封冻的夜里,昔日的宁静湖水发出一串串惊雷般的轰鸣声。封冻之后,浓重的白雾从天而降,将苍天与大地融成一片银白色的世界。等到春回大地,库苏古尔湖又会在某个夜里悄悄卸下冰甲,天明时分便在温暖的阳光下偷偷露出一点真容。那时候,阔大的湖面上漂移着块块浮冰,浮冰之间发出轻微的碰撞声,仿佛在昭告春天的到来。

  库苏古尔湖的周围遍布着绿油油的森林草原,野花香草点缀四野。湖畔周围偶尔会有几处金黄色的沙滩,湖心中间是如诗如画的毛敦辉小岛,湖畔南端是一座风情小镇哈特嘎勒。一些少数民族并不适应城镇环境,反而喜欢依靠在美丽的湖畔繁衍生息。1992年,库苏古尔湖被纳入了库苏古尔国家公园。在这座公园里,生存着野山羊、盘羊、驯鹿、棕熊、山猫等68种哺乳动物;另外,还有244种鸟类和包括西伯利亚河鳟在内的9种鱼类。

  查坦人

  查坦人的意思是“驯鹿人”,这些少数民族其实是图瓦族的一部分,平时使用图瓦语和蒙古语,蒙古国境内大约只有四五百名查坦人。他们是真正的游牧民族,为了寻找驯鹿喜爱的牧草和地衣,经常驱赶着大批驯鹿带着圆顶小帐篷在辽阔的森林里四处迁徙。那些小帐篷并非蒙古包,以前用上等的桦树皮制成,现在多用帆布制成。

  晴空下,美丽的库苏古尔湖景色。

  乌布苏湖

  最大的咸水湖

  什么叫咸水湖?咸水湖是指湖水含盐量较高的湖泊。这类湖水通常出现在干燥的内流区,大多不排水或者排水不畅,再加上强烈的日光蒸发,导致水中富含盐分。那么,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是哪个?答案当然是里海。与里海相比,乌布苏湖的面积尚不及对方的1%,但它是蒙古国最大的咸水湖,而且拥有迷人的景色和优良的生态系统。

  ◎沙漠中的美丽钻石

  乌布苏湖湖水

  乌布苏省始建于1931年,全省区域由60%的森林和40%的戈壁地带组成,西部有查干树布特山脉、图尔根山脉和哈尔黑拉山脉;东部被汗呼赫山脉分隔成南北两部分;南部为吉尔吉斯洼地;北部有蒙古最大的沙漠的博洛格大沙漠,乌布苏湖和乌布苏盆地就位于这片荒漠里。

  乌布苏湖是沙漠中央一片庞大的咸水湖,大部分在蒙古境内,有一些支流蜿蜒流入俄罗斯,湖表面积为3424平方千米。它是蒙古最大的咸水湖,同时也是水鸟迁移的必经之路。从1967年起,乌布苏湖就被列入蒙古的国家自然保护区。2003年6月,世界遗产委员会又将其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从空中鸟瞰,乌布苏湖宛如金色织毯上的一颗美丽的蓝色钻石,又似带着缥缈雾气的神女明眸,显得安静而庄严,厚重而神秘。在寒冷的季节里,湖畔四周时而一片金黄,时而披上一层厚厚的银装,宛如一位频频换装的美女。

  戈壁熊隶属棕熊亚种,是唯一一种适应沙漠气候的熊类,濒临灭绝的“国宝”级动物。

  生活在乌布苏湖区的雪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