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五十二章 日落不得归(2 / 2)

我真是想借着起床气骂过去,但是想想何必呢:“不用,谢谢。”

古人云色令智昏,这些年找小姐出事儿的新闻屡见不鲜,仙人了,骗钱了,还有感染什么病没法救的。再说,我也对风尘女子不感兴趣,而且这本来就是违法行为。

我一看钟,这才十点,我感觉自己已经睡了很久了,而且大脑越发清醒,看来一时半会儿是睡不着了。

我心说,这可能就是西方传教士说过的什么达芬奇睡眠法吧,他也许就是这么被人吵醒了一次,就发现了人类四个小时只要睡十五分钟的秘密。

十分无聊,无事可做,我只好继续看话本。翻来翻去,最后停在了儿童故事的小羊连环画。说实话,这不像是我这个年龄该看的东西,但是我现在不想动脑子,只想肆意打发时间。再说了,我们这一辈儿人谁还不是看画片儿长大的呢?

以前的猫和耗子,老猫淘气三千事儿,现在都还记得呢。

万万没想到,我看画片居然越看越精神,剧情虽然幼稚但是确实挺搞笑的,以至于看得忘记了时间。直到我一看钟发现已经十二点多了,才赶紧关了话本睡觉,明天还得早起呢。

第二天,去客栈掌柜那儿续了住,就赶紧吃点东西挤上了大马车。

这位大马车马夫,是我在全国第一次看见,能一边驾车一边和大妈大叔唠嗑吹牛还不落下风,甚至还能一起唱H省梆子的。

可能常走这一路,和这些常坐的人都熟了,不过也着实体现出此地民风的淳朴。

古墓收藏馆有一个专门的大马车站,然而下车的只有我一个人,马夫还打趣我说,:“呦,今天又来了一个金石专家!”

我朝他笑笑:“你开慢点啊,一会儿我还坐这躺车回城里。”

爬了一段挺缓的小山坡,就看到古墓收藏馆的大门了。这种收藏馆,也只有L市这种具有得天独厚人文优势的地方才能建造得起来,除了地表的石像生、景陵什么的,最有意思的底下的部分,很多墓之间被打通了道路,可以挨个儿参观。

不过可能是地方比较偏的原因,除了我没什么人,“游客”大部分还是带孩子来玩的本地人,只在玩玩,地底下大部分时间就只有我在认真参观。

建造这收藏馆的人是用心的,几乎还原了古墓的原貌,不少以前只在书上见过的随葬品,壁画,影作木构,还有砖石仿木建筑结构都十分精美,可以说大开眼界。

我在景陵附近看看这边的风水,果然不错,有山有水,藏风聚气都非常出色。“生居苏杭,死葬北邙”这句话在这里才能有深刻的体悟,难怪自北邙山上仅王陵、皇陵区就有近十处,如:夏王陵、商王陵、周王陵、东汉皇陵、曹魏皇陵、西晋皇陵、北魏皇陵、唐陵、后唐皇陵、宋陵等。如果把王侯将相、王孙佳人、僧道名人的墓葬计算在内,北邙山上的墓葬不下数十万座,只不过能直接看到的不多罢了。

我出来的时候感觉肚子咕咕叫,就找了一家小饭店吃饭,顺便向老板打听东汉帝陵的所在。

这老板果真也不是一般人儿,还真就知道,说我得去某村,但是没啥好看的,就是几个土包子。

我花血本,又雇了一辆马车,一路奔向那村。到地方马夫把我扔下就走了,我看着周围,有点不知道怎么回去,这地方有点荒凉,还好似乎离村庄不是很远。算了,边走边打听吧。

以前我们老师就讲过,出去做田野调查,遇到村名字里带“井、墩、冢、坟、堆”字儿的都很有可能有古代遗迹,墓葬也算。而带陵、墓这种字眼的就更不必说了。

其实也不必寻找,眼前就有一个像个馒头一样的土包,看形状就像个封土,这种规格和样貌,应该是东汉帝陵。

西汉和东汉帝陵大小差得很多,西汉帝陵墓冢是长方形的,边长一般能有个150米到200米,高能有四十多米,跟座山一样,而东汉帝陵多是圆形,直径也只有100米上下,高度也不到20米,气势上完全和西汉的没法比。因此,看起来确实像个土包。

我在周围转了转,除了草和农作物,的确啥也没有,餐馆老板诚不我欺。不过既然来都来了,就把周围几个都看一看,安帝陵,灵帝陵,大汉冢,二汉冢,三汉冢都在这村,其他几个帝陵离得远的交通不便就算了。

转来转去,我总算在先后几位农民大爷大妈的口中打听到几个封土堆的位置,一一查看,确实都差不多,说实话,这东西不发掘,光看,的确没啥意思。

我就这么耗了一个下午,眼看太阳就要落山,我才想起来得赶紧回市里。我又去向村民打听怎么回程,乡亲们给我指马路,让我去哪哪哪儿等大马车。但是左等右等车也不来,直到天黑了,我估计已经错过了末班车了吧。

农村的一大特点,就是没什么客栈。我找来找去我没看到一家,看来我只好硬着头皮找个人家借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