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大将军的读书郎第56节(1 / 2)





  举人是一到分水岭。

  秀才勉强入门而已。

  举人才是正式进入读书人领域的名头,只要往上考,哪怕是个同进士,那也是进士,当官就比举人要容易更多!

  而且乡试考的内容一般都涉及本省时政以及一些策论,都是当下流行的政务事迹等等。

  吴山长他们只能从朝廷的邸报上来获知。

  朝廷邸报就是朝廷官方修订的,用来给四方传达政令、决定等新闻的东西,类似报纸一样,称为“邸报”。

  邸报的原型出自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

  不过这种官方报纸,只给衙门发放,平头百姓想要买,那是不可能的,官府也不会卖!

  只有私塾啊,书院啊,这种有读书人的地方,才会由山长,或者是先生们出面购买,或者是抄录,然后拿回去,给学生们当课外教材。

  由于是官方做的报纸,邸报的内容涉及天下大事,朝廷的政令发放等等,它的地位非常重要。

  因此对于邸报的内容,有些地方甚至是保密的!

  就算是摘录,那也有可能不是全部内容,这关系到朝廷的政务,所以很多读书人一般都会按时去书院看邸报,就是想了解朝廷政令,天下时事。

  希望从中能看到一些有用的消息,或者是一些风闻等等。

  这个就要跟紧了,一旦与时代脱轨,就很难再融入进去。

  哪怕这个时代的进度,慢的可以。

  “我也是从一些摘抄的朝廷邸报里看到的东西。”温润可不能自大的说,自己比吴山长有见识。

  那他成什么人了?

  就在这个时候,门口有来了两个人,这两个人一进门……屋里头就一静。

  作者闲话:

  江湖现在已经习惯了,每天都要去做核酸,一睁开眼睛,就得起床……不能懒床啦,不然大白们该下班了。

  第65章 开春迁坟

  这两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温家庄出来的,一个叫温源,他是温族长的大孙子,学习很好的那种,但是还没考上秀才,但是明年想下场一试。

  一个叫温浪,是温村长的大儿子。

  俩人关系比较近,算是隔房的堂兄弟。

  同时,他们跟温润,也算是族堂兄弟。

  要说他们之间认识,那肯定认识啊!

  可是要说他们之间有恩怨,还真是有点儿。

  温润别看没了爹娘,还有个不靠谱的叔婶。

  可是温润爹娘给他留下了丰厚的家底儿,原主也很争气,自己将日子过得安宁又消停,还考中了秀才……大家一起来上学的,他们俩还比温润大三岁呢,跟许攸一个年纪,人家许攸都是秀才了,温润都是举人了,他们俩还白丁呢!

  说是读书人,却没有功名。

  考过了一次,考了个零蛋!

  这次是准备了两年,决定再考。

  同时,他们俩对温润的遭遇,不能说不知道,只不过当时觉得要是没了温润的对比,他们俩就没那么大的压力了,从小温润就是长辈口中的好孩子,读书郎。

  将来有大出息!

  就连他们的祖父母,都觉得温润好。

  这就让这一起长大的男孩子们羡慕嫉妒恨了。

  后来温润遭遇了那样的事情,他们俩在书院竟然绝口不提!

  甚至后来温润的死活他们都没有问过,要是当时他们拦住了温小叔两口子,也不至于让原主憋屈死。

  再说其中一个还是温老七的亲侄子。

  难道说他们之间有没有什么计谋,夺取温润的家产?这事儿谁说得准啊?

  你看他们在温家庄,能压的下温家庄人的闲言碎语,能缩头装乌龟,假装自己没事儿人一样,到了这里你试试!

  能在县城书院里读书的人,肯定是从小就读书识字明事理。

  他们忽悠父老乡亲那一套,在这里不好使,因为他们是读书人,脑袋瓜子聪明着呢,可不是那群好糊弄的愚民。

  也不是他们说一就是一、说二就是二的族人。

  在座的哪一位不是头脑聪明,心思敏捷的人?

  他们俩拎着两个礼盒,本来一脸笑容的来给山长拜年,结果赶上了温润也在这里。

  其实他们俩,真不知道温润能来。

  毕竟温润年前连换了县令都没出现,也没人打听,可见他那个地方,得在犄角旮旯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