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30章 与半个偶像的见面(1 / 2)

第130章 与半个偶像的见面

大笑着的吴楚之摇了摇头,“但是他还是会死,就算不死,也不会有什么危害了。”

见郭敬不明白,他抖了抖烟灰,“他是个医学生,所以更清楚,他已经错过了两小时黄金阻断期。

从受到艾滋病病毒感染,到体内产生抗HIV抗体,这段时间称为窗口期,在窗口期内,感染者的血液中检测抗HIV为阴性。

这段时期的治疗,可以口服艾滋病的阻断药,一般在高危行为或意外暴露后两小时内服用,可以避免得上艾滋病,所以被称为黄金两小时。

其实研究证明,存在72小时阻断期的理论可行性。

因为艾滋病病毒从初始感染的局部细胞,扩散到其它细胞里面,需要72小时。

但是现在国内并没有72小时有效的阻断药物,以现在的医疗条件,你猜他会怎么做?”

吴楚之歪嘴一笑,“他一定会自救的。”

“怎么自救……”郭敬话还没说完,突然反应了过来,顿时感觉下身一凉。

……

挂断巡捕房熟悉人员的电话,郭敬额头、后背一片冷汗。

太可怕了!

这些读书人,要是坏起来,太阴了。

阴点好,这个世道……

天黑路滑,社会复杂。

你往高处爬,那么就有小人来找茬。

精神来自灵魂,但是不是动手伤人,气质来自豪横,但豪横不是进牢门。

看着床上躺着的孩儿他妈,郭敬暗下决心,以后孩子出来了,打死也一定要让他多读读书。

这个小吴总,是在因势利导杀人,滴血都不沾身。

没了男人的根本,本就是重刑犯里面最受歧视的强奸犯,覃风根本活不出来。

这世间能杀人的,从来都不是只有凶器。

……

四六级考完试后,吴楚之并没有急着去燕京,进入了考试月的萧玥珈对此也很是理解。

从云梦师姐和叶隐师兄那边传过来的消息看,吴楚之现在正是千头万绪的时候。

自己就不要添乱了,叮嘱好他注意身体后,萧玥珈主动的降低了电话粥的时间。

考虑到和天晶公司千丝万缕的联系,吴楚之最终还是在数码广场租了半层楼作为新公司,也是未来集团总部的办公地点。

在人力资源的优胜劣汰中,经过财务团队的梳理,吴楚之的果核科技第一份管理报表也在6月8日出了炉。

吴楚之在管理报表上面提出了按周更新的要求。

在还没有财务软件的支持下,这个要求非常严苛。

但财务团队的两个副经理杨燚和向利还是咬着牙完成了。

两人并没有起内斗,出身会计师事务所的他们,各自拉了以前的手下,参与到了团队搭建中。

财务部门是最能看透一家公司是如何运转的。

没两天,他们就敏锐的发现,其实他们可以共存。

因为了解全盘账务的他们一眼便看得出来,吴楚之的业务有很多板块,板块之间相互独立。

所以根本不用愁职位的安排,两人迅速达成了一致,两个团队合而为一。

第一份报表的难度系数要大一点,毕竟时间跨度很长,也幸亏天晶公司以前的账务非常的干净。

吴楚之也知道,没有财务软件的支撑,他的要求确实有些强人所难,杨燚和向利分别都找他提出过这个要求。

但在这个问题上面,吴楚之拖了一点时间。

他是想一步到位,上ERP系统。

通过ERP系统把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及相应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管理流、增值流等紧密地集成起来实现资源优化和共享。

这样可以最大程度节约人力资源,也便于自己异地管理。

杨燚和向利也按照他的要求,分别在接触金蝶、用友、SAP、新大中。

草台班子也有这点好处,从一开始规划,后面比较省事。

当然,前提是得有钱。

所幸,有着天晶公司现金流入的吴楚之,现在可以轻飘飘的说句,“哥不差钱。”

……

坐在办公室里的吴楚之,仔细琢磨着小舅原本天晶公司的潜力,走复制粘贴的模式,未尝不能够把规模做大。

但是不久就会陷入困境,毕竟再怎么说都是贸易性质,没有自身的产品。

就像搬砖头批发一样,从中赚取差价,但是根本没有产生价值。

此时吴楚之不禁想起了一个人,大强子。

2001年的时候,大强子就是面临这样的情况,

1998年和2001年期间,大强子代理了几个品牌,在中关村卖多媒体设备,比如压缩卡、光盘、刻录机等。

靠着价格实在,还为客户提供设备操作的服务,大强子的业务做得很好,光刻录机就垄断华国60%的市场。

促使大强子转型的,便是一次价格战。

全球第一大光盘厂莱德的儿子来华国考察,发现华国的刻录机市场竟然被一个小公司给垄断了还赚了大钱,心里不平衡了。

他也想在华国的市场上分一杯羹,于是通过他老爸的关系拿下了几个高端品牌的代理权。

莱德因为业务往来的原因,和全球所有的刻录机、OEM碟片的厂家关系都非常好,于是他老爸亲自出面帮他说话。

晶东的信誉好,大强子的业务也做得很好,供货商不愿意把晶东给得罪了,也不想失去大强子这个代理,所以就跟大强子和莱德老板的儿子说,大家都退让一步,加一个代理进来。

原来只有一家代理的市场,现在有两家代理,双方就开始打仗,莱德老板的儿子20岁和大强子差不多大,很嚣张地说,要把晶东耗死。

双方就开始打价格战,打到了什么程度,当时进口雅马哈刻录机进货成本价都要2700,如果大强子卖2700一台,对方马上就标出2650元的价格,就这样一直降,最后一直压到了1700元一台,一台整整亏了1000元,赔本倒贴也卖。

这样亏下去,大强子也扛不住啊,他找了几个要好的供销商去莱德老板那里买,大强子再卖出去,一台机器亏50元。

不仅是雅马哈,还有其他品牌的产品,全线开打,谁出局谁的市场就丢了。

大强子虽然也亏,但是价格战打得很有策略,亏得比对方少,大强子亏了小一百万,而对方则至少亏了上千万,2001年的钱比现在值钱多了,对方损失之大,可想而知。

对方元气大伤,过了没多久,就撤走了。

这件事情结束后,大强子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这种批发模式,代理的货源依赖厂商,厂商如果不给你货,代理就会立马失去优势,客户不是你的,他们是中关村各个柜台的,接触不到终端客户,就没有价值。

从这一点来看,大强子的眼光是超前的,要接触到终端用户才有价值。

2001年,大强子决定转型,由批发转向零售。

当时联强国际是全球第一大的专业通路商,对大强子他们这种小公司来说,是牛到天上的公司。

但大强子跟员工说:虽然联强现在很牛,但将来没有什么前途,代理早晚会被砍掉,因为创造不了价值,比不上國美、苏灵这种接触到第一线客户的企业。

当时,晶东的员工都看不懂大强子要干什么,有反对的,有觉得不可思议的。

大强子就跟员工们说:往上游走,我们没钱没实力,那就往下走,做终端客户,我们有终端客户,就不怕厂商不给货,雅马哈不给货,我们可以卖别的,我手里有客户,而且是终端消费者。

大强子转型从批发做零售,为晶东后期做线上商城奠定了基础。

吴楚之的嘴角翘了起来,大强子是往下游走,但他决定往上游走。

未来,华国多得是下游,缺得却是上游。

掌握真正核心科技的上游。

吴楚之不喜欢被人卡脖子,他喜欢卡别人脖子。

在华国,商业模式的创新,有得是人做,不差他一个。

何况有些商业模式的创新,完全是丧尽天良。

比如所谓的社交电商。

这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理性消费,而是被社交和低价引诱的临时起意的购买行为。

想必在网上血拼的人,对这种非理性消费都有切身体会:

头脑一热,要了,手指一点,买了,收到东西,坏了……买了一堆没用的东西,当时觉得很过瘾占了便宜,但等东西到手,又会追悔莫及。

有些平台就是利用了消费者贪图便宜、懒得维权的心理,创造了这种商业模式。

要振兴实体经济,还华国消费者以尊严,科技创新这样的“苦活累活”,总得有人干吧。

不能仅靠贩卖假冒伪劣和违法侵权的拼团平台,来给那些残次劣质产品“去库存”,更不要指望靠这样虚假繁荣的商业模式创新,来振兴国家的实体经济。

看着窗户外面的世界,他笑了笑,现在晶东网络商城已经问世了,大强子也快到了最缺钱的时候了。

没准儿可以捡个漏。

我不做下游,但有人可以帮我做。

要做上游,就必须要有自己的产品。